甜瓜,本是起源于非洲大陆的野生物种,因美味而获得人类的赏识,从此随着人类的迁徙路径,逐渐在这个奇异的星球上开枝散叶,从热带地区向温带地区延展开来。
其中,甜瓜族群中的一支厚皮部落,从古埃及进入中近东,进而来到中亚(包括中国新疆)和印度大陆。
地处北温带的中亚大陆以及中国新疆地区,日照丰盈,干旱少雨,土壤多沙砾,甜瓜落地生根,美味冠绝天下。
公元6世纪的《梁书》记载:"于田国(今和阗)……西山城有房屋市井、果瓜、蔬菜。"
道教全真派掌门长春真人丘处机曾经游历漠北和西域,其弟子李志常所著《西游记卷》,记载了他们在新疆吃瓜的感受:"重九日至回讫昌八刺城(即章八里,在天山北麓,已湮没)……甘瓜如枕许,其香味盖中国"。
1959年,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挖掘的晋墓中,竟然发现有半个干缩的甜瓜,在南疆巴楚县考古发掘的南北朝古墓里,也找到一些厚皮甜瓜种子壳。
进入印度次大陆的甜瓜部落,逐渐演进分化,形成薄皮甜瓜族系,再一路北漂,来到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。
香瓜,是很多中国人对薄皮甜瓜的俗称。
由于气候环境条件的影响,香瓜植株和果实较小,皮薄而脆,不耐贮藏。
但香瓜也有明显的优势,它们能适应温湿环境,抗病力强,可以粗放管理,很讨农人喜欢,其足迹扩散到北至东北三省,南至广东、云南等广大区域。
乡村集镇的摊点上,盛夏常见香瓜的踪影。
古雍州的豳地,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,泾河谷地,今属陕西旬邑、彬县一带,西周先民部落在此繁衍生息。
七月食瓜,八月断壶,九月叔苴,采荼薪樗,食我农夫。
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记载了这个农耕部落四季的劳动生活,春耕、秋收、冬藏、采桑、染绩、缝衣、狩猎、建房、酿酒、劳役、宴飨……
吃瓜,是当时社会的风俗画之一。 甜瓜,是王公贵族祭祀先祖的佳品。
《诗经·小雅·信南山》描述周代的京畿地区:"中田有庐,疆场有瓜,是剥是菹,献之皇祖"。
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种不种瓜,是一种人生态度。
秦亡汉兴之际,曾经的东陵侯召平沦为一介布衣,他隐居在长安城东,以种瓜卖瓜为生。唐朝诗人王维专门写下"路旁时卖故侯瓜,门前学种先生柳"的名句。
南宋风雨飘摇,诗人陆游的选择则是"懒向青门学种瓜,只将渔钓送年华",一叶扁舟浪迹天下,也是当时许多文人一生漂泊命运的写照。
无论乱世还是盛世,几千年来,甜瓜在中国顺风顺水,逐渐壮大,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。
西晋《广志》曰:"瓜之所出,以辽东、卢江、敦煌之种为美"。东北,江浙和西北,成为中国甜瓜的大本营。
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之间,虽有甜度高下之争,但因各自所处地域环境不同,吃瓜群众各有所爱。
如果不是西瓜的突然出现,甜瓜,将一直是吃瓜界无可争议的主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