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:“虽然讲课无聊,但他给分挺大方”属于弱负面;“他的课简直是精神酷刑”则算强负面。然后虚构一位“陌生人”,声称此人和参与者对同一教授持有完全相同的喜恶态度,让参与者通过“社会群体分类选择”任务测量熟悉感。
神奇的事情发生了:
①弱负面吐槽组:“吐槽教授的PPT配色/板书潦草”的参与者平均勾选了28个社会标签,显著多于强负面组(19个)和正面组(15个),表现出更强的“我好像很了解ta”的认知错觉;
②强负面吐槽组:“谴责教授的教学能力/人品问题”的参与者却产生社交戒备,担心对方是偏激的“键盘侠”;
③正面夸赞组:“夸赞教授的板书工整/备课认真”的亲近感评分比弱负面组显著更低(19%)。
可见,一起背后“蛐蛐”他人比一同“拍彩虹屁”更能拉近彼此关系。